
英国下了一场绵长的大雨,刚好赶上一周年。基尔·斯塔默的照片还是那副标准的西装、微笑,不同的是,社交媒体上,下面的评论全变了调。去年大选前一天,铺天盖地都是工党的红色,年轻人、中产、希望都压在了这一拨人身上。一个承诺就一句——我们来修修英国,别再动荡,重新走大人的路。这一年,很快过去,但英国街头还是那副脸色,看不见多少欢呼和感激,多的反倒是冷场和质问——“我们被耍了吧,这算哪门子的变革。”
投票那天热闹,席位摆出来,174席的优势,媒体一个劲调高音量,说英国要变天。投票率呢,几乎要刷出历史新低,结果才33.7%的选票,把工党送进了唐宁街。就在胜选那一晚网友一句话,一直滚到现在:没人爱的政府,能带来爱的生活吗?
这种感觉一年下来,更明显。政策东补一下西补一下,口号依旧,具体干点啥,明明白白讲的谁也没听出来。电视访谈节目请来工党大员,主持人追得急,台下传来一句——“你们到底想干啥,给个痛快话啊,别糊弄。”没人回答上来。
讲变革,斯塔默还是会重复那套“有担当”“负责任”“我们不玩花活”,技术派、理智派、成年人的正道。老百姓听过一遍两遍,嘴里嚼来嚼去,头脑里就是空白。缺了点啥?缺了灵魂。大方向在哪?“你怎么理解都对。”总有粉丝跟着发条长帖撑老板,说这是新英国的开始。评论区下去一轮,大多数都在问,“那我们的烦恼解决了吗?”
跟之前几次工党搞大事一比,这次的气场真不一样。45年讲福利社会,64年往高科技给希望,97年第三条路中间路线,现在回头一看,都是有宏图的大手笔。斯塔默这回,感觉更像是进门一摸情况,乱七八糟先整理再说。政策出得慢,几乎没人听得懂哪个才是旗帜。
草率的决定,舆论一边倒。去年冬天取暖补贴刚爆雷,局势一下子冲上头条。原先说给所有老人,现在只剩部分。网友炸锅,工党的内部信鱼贯走漏,原来这项变动差点全搞黄了党内氛围。不仅如此,老“红墙”选区里,那帮最穷的一线工薪家庭,日子没见好,最想让政府干的事,反倒成了保守党的旧账,没人结。
最让人郁闷的事,不仅仅是福利砍掉或口号打折,是一种老百姓感觉出来的冷漠。政府啥都推到“前朝欠账”头上,吵来吵去,谁都想问一句,“你们到底准备怎么破局,不就图个新气象吗?”财政大臣里夫斯成了全英国最会说“艰难决断”的人,在伦敦金融圈天天保障“你们放心,我们乱花钱的路子一律没有。”问题在小镇、工厂、福利房区,谁来保障他们的生计?
互联网把一切都放大。今年那一出取暖福利波动,让很多人联想起当年撒切尔的人头税。差点砸烂工党声望,党内会议气氛都带着火药味。这一年,啥叫变革?外面看不明白,网络群里小段子比谁编得狠,说英国移民政策、冬季取暖、铁路国有化全让斯塔默学成了“保守党2.0版本”。
有人追问核心目标,官方始终只抛五句话:经济增长、NHS、教育公平、机会平等、治安。经济你说转型,补贴投去大北方、新铁路,说到行动就卡壳——老城区失业没降,青年房贷天天哭喊无助。NHS等着恢复,承诺清单不断扩张,就是见不着大刀阔斧。早餐俱乐部、免费午餐这些民生小细节,报纸写得津津有味,普通人认账,“小确幸就行。”突然下一秒又看到房价涨、银行利率猛,在生活账本里加减下来,一切都抹回了原点。
有人还在问,该不该坚持净零排放。工党说全坚持,行动到位没?反对党天天拿它说事,说环保是大话,你家煤气费涨得健康。
一边是工党强调“关心底层”,另一边财务指标死守,紧缩和高投入并列成“新英格兰游戏”。网友骂这种鸡肋操作,线下更有保守派地方议员反用工党话术。工党部门铁腕对抗罢工,台面下私下泄露的会议记录一看,原来公共服务、工资谈判要的都是稳不上火,怕金融市场吓到,怕老百姓火大了,一把梭哈。
尤其是在犯罪和治安上。还是老路子的大招,“让街头安全”,查到天亮,警力部署翻倍。和吉姆时代、布莱尔时代雷同,语气抢眼。早晨十点,BBC采访街头家长,提到警察,笑出来,“警察都在办公室写方案,街头真有事见不着人。”政府部门谁都看不上,只觉得“新瓶装旧酒而已。”
反过来说,铁路国有化、预算高投入,怎么看都有点“工党肌肉”。但这肌肉出了汗,路上谁感受到?更多人说,“给没感受到的变革起个名字——计划待定”。全国福利支出已经逼近几十年来的新高,是不是变革?台上都说是,台下还是一句:“我的生活更难了。”
节目主持人抛台词,“2024年英国走进新纪元了吗?”历史学者分析评分,满眼都是警觉。整个大环境看,老龄化、气候、地缘全叠在这里。财政压力顶上,工党想做大投入,投资者嘴里随时念叨国债风险。北方搞基建、东南还要房产税减免,光顾一个,另一个起哄。
像极了每届工党上台时,总有人说“偏保守、无蓝图、乏激情”。熟悉感太强。上一次拉姆齐·麦克唐纳遇到的,哈罗德·威尔逊、卡拉汉、80年代的边缘政策,全都站台了一遍。领导人总是谨慎,一步一斟酌,话头转几道弯才落地。新媒体社群都出来调侃,“工党最拿手的,就是研究怎么不犯错。”
网络上没人再说斯塔默是救世主,倒是那些小党,比如奈杰尔·法拉奇那边,还时不时冒出来话题,电视台热议场景常有,一边坐着工党、一边新党的支持者台上你来我往。街头市集大妈一句,“今年还不是咱那档子事,等下次吧。”
看下来,感觉这场“变天”,更像一场老剧本重播。“我们被耍了!”“那又能咋办?”无精打采的抱怨,和没什么变化的日子,组成了真实的英国2025。
斯塔默还剩三年,窗口期一直都在。谁都想看下场戏会不会出新花样。现在谁再喊“变革”,当地老百姓只甩一句,“你能不能先让咱暖和过这个冬天,再说别的吧。”
工党搞不明白的事,恐怕历史学家以后也解释不了。等时间拉远,2024年大选结果最有可能留给世人的记忆,不是新规则,而是新不安。政策能不能再翻一番,理念能不能真正激出人心,英国每个人都在等。
外部世界看斯塔默政府,更多的不是赞叹烈火,就是一句,“英国换人还不是英国。”谁也没有特别激动,大家就照常过,照常问,照常希望哪天,真有人能管一管这些被耍的日子。
这就是变天一年后的英国,街头巷尾,都还在等一个让生活实在点的好消息。
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,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,欢迎批评指正,我们将严肃对待。
天载配资-配资服务-配资炒股股票-武汉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